《湖南电力》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研究

 
来源:湖南电力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一、湖南原生态民歌概况简介

(一)历史发展。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七百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湖南总人口的1/10以上,湖南也是全国瑶族、土家族、苗族等主要分布聚集区,这些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湖南原生态民族特色。由于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呈现出大范围杂居、小范围聚居的特色。少数民族众多为湖南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和兴起带来了绝佳条件。民歌最大的特色便是创造主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而湖南省少数民族的聚集则为民歌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类智慧和生活经验。早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湖南就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民歌文化,战国后期许多著名诗人也对当时湖南民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以《楚辞》为核心的各类重要的民歌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不仅有效的保留了湖南当时的民歌艺术风格,更寄托着湖南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承载着湖南特有的原生态文化特色[1]。

(二)文化背景。湖南最具特色的文化背景便是辣文化,湖南之所以能够形成特有的辣文明,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铸就:其一,湖南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四面环山,冬季会受到寒流影响较为寒冷,进入到夏季,则酷暑难耐,春秋两季呈现出气候变化多端的特点。由于冷热交替鲜明,进而铸就了湖南人特有的火辣性格;其二,湖南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夺之地,尤其自元代以后,湖南战乱频繁,逐渐铸就了湖南人刚烈、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其三,在湖南省的饮食文化上,由于湖南省总体而言气候湿热,而辣椒具有良好的祛湿功效,所以湖南人长期喜爱食用辣椒,在湖南各个民族中都有着鲜明的喜欢吃辣的特点,而这也在无形中铸就了湖南省辣的文化;其四,湖南省内一些少数民族大多信奉楚巫,楚巫最大特点便是信奉火神,对火崇拜至极,进而使湖南省逐渐形成了突出的辣文化,湖南人民性格也会表现得爱憎分明,较为火辣[2]。

二、湖南原生态民歌分类介绍

(一)劳动之歌。湖南省人民是我国优秀的劳动人民代表,在历史舞台上,勤奋的湖南省人民曾创造出各类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而湖南原生态民歌作为体现湖南省劳动人民勤奋向上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许多民歌作品都涵盖着鼓励劳动、促进生产的意义,这些便可以称为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劳动之歌。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劳动之歌其特点是气势磅礴,常常采取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而曲调上节奏感十分强烈,歌词上有一定的即兴性,演唱时一般会以真声为主,对于演唱者要求较高,演唱者气息必须保持充沛,声音洪亮,呼吸沉稳,力道控制灵活,同时也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表现力,在音色和音域上要有突出的影响力[3]。劳动之歌在演唱过程中会与劳动状态紧密相关,但是演唱内容往往是即兴性的,所以内容并不固定。

(二)嘹亮山歌。在湖南省原生态民歌中,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便是嘹亮的山歌。这些山歌往往是为了表达湖南人民内心情感所创作的曲目,因此,山歌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具有抒情性。演唱的环境往往是田野或山间,湖南山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性的,既有自由、嘹亮的山歌,也有悠扬、奔放的山歌,更有曲调柔和、节奏舒缓的山歌,而且会随着不同的演唱者呈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一般成年男子可以通过真声和假声的灵活转换实现高腔、平腔和低腔之间的平稳过渡,也有由少年来进行演唱的放牧山歌,这一类山歌更加自由、速度轻快、音调高亢。能够给人带来别样的艺术感受。总体而言,湖南原生态民歌山歌作品十分丰富,而且由于湖南省许多少数民族杂居,产生出多种类型的桑植民歌,都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研究。

(三)民风小调。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民风小调主要诞生于湖南省人民娱乐休闲和节日庆典之中,而且广泛流行在湖南省人民群众之间。在田间地头、街角小巷都能够随时听到湖南省民风小调。这些小调旋律动听,优美婉转,歌词更是细腻、感情充沛,在演唱技巧上也几乎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十分灵活多样,能够勾起人们无限遐想,更能够带来鲜明的感染力,使人在聆听过程中深受感动。民风小调更多的是反映湖南当地社会生活,但是主要突出的是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在湖南一些节日庆典上,许多民风小调都能够发挥出渲染氛围的作用[4]。

三、湖南原生态民歌的活生态

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进行研究和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民歌背后的文化传承和音乐艺术发扬上。湖南民歌作为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也包含着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所以需要对这些生态文明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有效提高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力度。

(一)活的魅力。湖南原生态民歌具有鲜明的活的魅力。一方面湖南原生态民歌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它对于湖南本地文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与本地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表达途径,民族的特色、人口的结构、地域环境的特征,甚至是地理结构都会对当地文化要素造成影响,原生态民歌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导致了在聆听湖南原生态民歌时,往往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另一方面,湖南原生态民歌具有优秀的美学价值。湖南原生态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对于美学财富的铸造和积累。湖南原生态民歌因其通俗性可以广泛地让世人所接受和理解,它的美感来自情感表达,展现于舞台之上,是对湖南劳动人民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美学价值。

(二)活的情怀。湖南原生态民歌扎根于当地文化和地域的土壤上,并且伴随着湖南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湖南人民精神文化力量提升而逐渐发展,在特有的湖南地域文化环境之中,湖南原生态民歌占据着极为特别的生态地位,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对湖南本土情怀所进行的抽象而动态的表现。湖南原生态民歌深入在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是孤立于人群之外,更不是孤芳自赏的文艺作品,它穿梭于湖南人民群众、普通百姓之间,描述的是湖南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深切情怀,湖南原生态民歌是表达生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湖南人民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湖南人民通过民歌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艺术上的凝聚,进而也使得湖南原生态民歌呈现出活的情怀魅力。

四、湖南原生态民歌传承瓶颈

(一)传承人逐渐减少。随着湖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进而导致原生态民歌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许多传承原生态民歌的艺术家随着城市文明建设,逐渐失去了表演机会,越来越多的后继之人则在城市建设之中,放弃了继承和传扬原生态民歌的责任,而去追求更加直接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现代年轻人也更加喜欢快节奏的、时尚化的文化作品,对于原生态民歌却缺乏普遍关注,甚至缺乏兴趣,进而导致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使其难以传承。

(二)传承环境受到抑制。由于湖南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表达时,往往需要依托很强的文化背景,如果这一文化背景失去了原生态特色,在进行传承过程中只能使湖南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进行技术上的继承,而无法实现文化和情感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湖南原生态民歌在继承和传扬的过程中受到传承环境变化抑制,而失去本来意义,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将导致原汁原味的民歌传递逐渐失去原有的意味。

五、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建议

(一)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声乐艺术发展一直有着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建设各类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专业人才,我国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凭借着这些基础条件可以帮助湖南原生态民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传扬。应该采取各类措施和手段,努力让湖南原生态民歌走进学生课堂,拉近学生音乐世界与本土原生态民歌之间的距离,通过科学专业的教育,帮助湖南原生态民歌在民族音乐复兴道路上得到有效的传承。

(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越来越多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民歌演唱者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可以建立起属于湖南原生态民歌自己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对民歌相关的各类文化资料进行有效保存和展示,突出当地生活特点和风土人情,并将其历史文化特色进行充分展现,以博物馆为渠道来吸引社会各界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关注。

六、结语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对湖南原生态民歌进行继承和传扬的过程中,必须依托本土活态特点,结合现代文化特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湖南民歌的保护目的。

[1]李舒艺.浅析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2,(13):22-23.

[2]张志敏.论湖南民歌之“辣”[J].艺术百家,2010,000(A02):371-374.

[3]彭静.从文化衍生的角度看湖南民歌的演进[J].艺术评论,2010,(06):71-75.

[4]李静.辰溪茶山号子的活态传承研究[J].艺术品鉴,2019,(26).

龙开义,男,苗族,湖南绥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一、湖南原生态民歌概况简介(一)历史发展。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七百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湖南总人口的1/10以上,湖南也是全国瑶族、土家族、苗族等主要分布聚集区,这些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湖南原生态民族特色。由于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呈现出大范围杂居、小范围聚居的特色。少数民族众多为湖南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和兴起带来了绝佳条件。民歌最大的特色便是创造主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而湖南省少数民族的聚集则为民歌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类智慧和生活经验。早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湖南就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民歌文化,战国后期许多著名诗人也对当时湖南民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以《楚辞》为核心的各类重要的民歌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不仅有效的保留了湖南当时的民歌艺术风格,更寄托着湖南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承载着湖南特有的原生态文化特色[1]。(二)文化背景。湖南最具特色的文化背景便是辣文化,湖南之所以能够形成特有的辣文明,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铸就:其一,湖南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四面环山,冬季会受到寒流影响较为寒冷,进入到夏季,则酷暑难耐,春秋两季呈现出气候变化多端的特点。由于冷热交替鲜明,进而铸就了湖南人特有的火辣性格;其二,湖南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夺之地,尤其自元代以后,湖南战乱频繁,逐渐铸就了湖南人刚烈、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其三,在湖南省的饮食文化上,由于湖南省总体而言气候湿热,而辣椒具有良好的祛湿功效,所以湖南人长期喜爱食用辣椒,在湖南各个民族中都有着鲜明的喜欢吃辣的特点,而这也在无形中铸就了湖南省辣的文化;其四,湖南省内一些少数民族大多信奉楚巫,楚巫最大特点便是信奉火神,对火崇拜至极,进而使湖南省逐渐形成了突出的辣文化,湖南人民性格也会表现得爱憎分明,较为火辣[2]。二、湖南原生态民歌分类介绍(一)劳动之歌。湖南省人民是我国优秀的劳动人民代表,在历史舞台上,勤奋的湖南省人民曾创造出各类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而湖南原生态民歌作为体现湖南省劳动人民勤奋向上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许多民歌作品都涵盖着鼓励劳动、促进生产的意义,这些便可以称为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劳动之歌。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劳动之歌其特点是气势磅礴,常常采取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而曲调上节奏感十分强烈,歌词上有一定的即兴性,演唱时一般会以真声为主,对于演唱者要求较高,演唱者气息必须保持充沛,声音洪亮,呼吸沉稳,力道控制灵活,同时也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表现力,在音色和音域上要有突出的影响力[3]。劳动之歌在演唱过程中会与劳动状态紧密相关,但是演唱内容往往是即兴性的,所以内容并不固定。(二)嘹亮山歌。在湖南省原生态民歌中,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便是嘹亮的山歌。这些山歌往往是为了表达湖南人民内心情感所创作的曲目,因此,山歌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具有抒情性。演唱的环境往往是田野或山间,湖南山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性的,既有自由、嘹亮的山歌,也有悠扬、奔放的山歌,更有曲调柔和、节奏舒缓的山歌,而且会随着不同的演唱者呈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一般成年男子可以通过真声和假声的灵活转换实现高腔、平腔和低腔之间的平稳过渡,也有由少年来进行演唱的放牧山歌,这一类山歌更加自由、速度轻快、音调高亢。能够给人带来别样的艺术感受。总体而言,湖南原生态民歌山歌作品十分丰富,而且由于湖南省许多少数民族杂居,产生出多种类型的桑植民歌,都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研究。(三)民风小调。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民风小调主要诞生于湖南省人民娱乐休闲和节日庆典之中,而且广泛流行在湖南省人民群众之间。在田间地头、街角小巷都能够随时听到湖南省民风小调。这些小调旋律动听,优美婉转,歌词更是细腻、感情充沛,在演唱技巧上也几乎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十分灵活多样,能够勾起人们无限遐想,更能够带来鲜明的感染力,使人在聆听过程中深受感动。民风小调更多的是反映湖南当地社会生活,但是主要突出的是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在湖南一些节日庆典上,许多民风小调都能够发挥出渲染氛围的作用[4]。三、湖南原生态民歌的活生态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进行研究和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民歌背后的文化传承和音乐艺术发扬上。湖南民歌作为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也包含着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所以需要对这些生态文明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有效提高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力度。(一)活的魅力。湖南原生态民歌具有鲜明的活的魅力。一方面湖南原生态民歌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它对于湖南本地文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与本地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表达途径,民族的特色、人口的结构、地域环境的特征,甚至是地理结构都会对当地文化要素造成影响,原生态民歌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导致了在聆听湖南原生态民歌时,往往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另一方面,湖南原生态民歌具有优秀的美学价值。湖南原生态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对于美学财富的铸造和积累。湖南原生态民歌因其通俗性可以广泛地让世人所接受和理解,它的美感来自情感表达,展现于舞台之上,是对湖南劳动人民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美学价值。(二)活的情怀。湖南原生态民歌扎根于当地文化和地域的土壤上,并且伴随着湖南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湖南人民精神文化力量提升而逐渐发展,在特有的湖南地域文化环境之中,湖南原生态民歌占据着极为特别的生态地位,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对湖南本土情怀所进行的抽象而动态的表现。湖南原生态民歌深入在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是孤立于人群之外,更不是孤芳自赏的文艺作品,它穿梭于湖南人民群众、普通百姓之间,描述的是湖南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深切情怀,湖南原生态民歌是表达生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湖南人民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湖南人民通过民歌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艺术上的凝聚,进而也使得湖南原生态民歌呈现出活的情怀魅力。四、湖南原生态民歌传承瓶颈(一)传承人逐渐减少。随着湖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进而导致原生态民歌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许多传承原生态民歌的艺术家随着城市文明建设,逐渐失去了表演机会,越来越多的后继之人则在城市建设之中,放弃了继承和传扬原生态民歌的责任,而去追求更加直接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现代年轻人也更加喜欢快节奏的、时尚化的文化作品,对于原生态民歌却缺乏普遍关注,甚至缺乏兴趣,进而导致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使其难以传承。(二)传承环境受到抑制。由于湖南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表达时,往往需要依托很强的文化背景,如果这一文化背景失去了原生态特色,在进行传承过程中只能使湖南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进行技术上的继承,而无法实现文化和情感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湖南原生态民歌在继承和传扬的过程中受到传承环境变化抑制,而失去本来意义,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将导致原汁原味的民歌传递逐渐失去原有的意味。五、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建议(一)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声乐艺术发展一直有着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建设各类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专业人才,我国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凭借着这些基础条件可以帮助湖南原生态民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传扬。应该采取各类措施和手段,努力让湖南原生态民歌走进学生课堂,拉近学生音乐世界与本土原生态民歌之间的距离,通过科学专业的教育,帮助湖南原生态民歌在民族音乐复兴道路上得到有效的传承。(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越来越多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民歌演唱者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可以建立起属于湖南原生态民歌自己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对民歌相关的各类文化资料进行有效保存和展示,突出当地生活特点和风土人情,并将其历史文化特色进行充分展现,以博物馆为渠道来吸引社会各界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关注。六、结语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对湖南原生态民歌进行继承和传扬的过程中,必须依托本土活态特点,结合现代文化特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湖南民歌的保护目的。参考文献:[1]李舒艺.浅析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2,(13):22-23.[2]张志敏.论湖南民歌之“辣”[J].艺术百家,2010,000(A02):371-374.[3]彭静.从文化衍生的角度看湖南民歌的演进[J].艺术评论,2010,(06):71-75.[4]李静.辰溪茶山号子的活态传承研究[J].艺术品鉴,2019,(26).


文章来源:湖南电力 网址: http://hunandianli.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2085.shtml


上一篇: 湖南城市老年人旅居养老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下一篇: 船舶工业论文_数字孪生技术在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与关键技术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湖南电力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